网站首页 新时代文明实践

【访万家 帮万企 解万难】推进“双减”落地落实 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标准化

发表时间:2022-01-10 来源:南和文明网

     H:\内文(1)\image40.jpeg.png

    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区委教育工委、区教育局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涉及师生切身利益问题,大力推进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针对家长挠头、社会关注的小学生放学“三点半难题”,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创新课后服务模式,切实提高校内课后服务水平,建立健全全天候、无缝隙关爱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体系。
      一、案例背景
又到下午放学时间,在邢台市南和区第一小学,很多孩子没有背起书包回家,  而是在书桌上铺开画毡,拿出毛笔和字帖,在老师指导下一笔一画认真临摹书法字帖,教室里音乐轻柔,翰墨飘香。在其他教室,有的同学在安静地捧着书本阅读、  有的用手中画笔描绘春天景象……
      这是邢台市南和区第一小学课后服务的一个场景,也是全区中小学课后服务的  缩影。长期以来,教育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和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,特别是应试教育依然是人才选拔、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。受此影响,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  居高不下,作业难以在学校学习时间内完成。由此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:一方面家  长接送难,有的依靠老人接送,有的送到“小饭桌”帮忙看管,有的送到课后辅导机构参加课外补习辅导,既存在安全隐患,也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和学生的课业负担;另一方面学生作业教师不能及时批改,家长对学生作业辅导费心吃力,一定程  度上加深了家长与教师、家庭与学校的矛盾。如何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  出来,让家长把用于校外培训的经济负担降下来,做到“减负提质”?中小学生“三  点半”课后服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。教育局严格遵循教育规律,全方位推进  “双减”政策落地落实,把实施“三点半”课后服务作为“为群众办实事的”重要抓手,精准实施、全面覆盖。
      二、主要做法
      (一)规范学校管理,让评价这个指挥棒“硬起来”。
      一是严格评价标准,评价方式“活起来”。为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, 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意见》,河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出台了《关于做好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对课后服务的内容、要求、目标、形式等做了明确的规定。南和区教育局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,积极开展“区管校聘”制度改革,积  极探索教育评价改革,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观,扩大德育活动、文体活  动、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指数,坚决杜绝周测月考和各种变相考试,让学生从考试的“排队”中解放出来,让老师看淡成绩的评比“量化”,把师生的兴趣点引导到学生的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上来。
二是优化作业设计,让作业这个包袱“轻起来”。加强学科教研,发挥教研组、备课组作用,在通读整本教材的基础上,研判学情,细化作业进度,在作业内容上, 注重多学科融合,设计探究性、实践性的项目作业,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针对于不同学情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,学生完成的方式可选择,既有规定性作业,也有选择性作业。通过荣誉激励、兴趣提升,培养学生选择作业的主动性。杜绝重复性、惩罚性、违规的作业布置。

      (二)抓实特色教育,让课后服务真正“跟上来”。
      一是坚持社团引领,让学生本领“真提升”。以学定教,通过学生问卷调查、家访等形式,开设科技类、艺术类、学科类、运动类四大类型,30 余种兴趣小组, 其中新区学校的科技社团、第二中学的影视社团荣获邢台市 2021 年度中小学精品社团称号,除此以外,北关学校的剪纸、张相小学的“活力运动操”、第二小学的轮滑等,都是依据学校教师特长和已有资源开办的兴趣班,把教师的长处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接起来,让校园的资源设施用起来,让教师愿意教,使学生愿意学。
      二是加强校外辅导机构治理,让社会办学“凉下来”。校外辅导机构热度不减, 根本上是家长对“高分数”的追求,也是学校现有机制下无法满足“三点半”课后学生去向问题。学校课后服务跟得上,社会辅导机构热度才能凉下来。教育局组成由主管副局长带队的校外辅导机构专项督查小组,学校按招生覆盖范围划定责任片区,开展培训机构治理,严禁学科类培训班开设,真正使学生回归学校教育。

      三是落实经费保障,让学校后顾之忧“减下来”。课后服务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,按照省、市要求,我区划拨专项资金 80 万元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给予适当补助,让弹性离校制度执行起来更便利,减少乱收费现象的发生,学校工作更好开展。
      四是加强家校共建,课后服务透明度“清起来”。充分利用学校公众号、家长微信群、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,告知学生和家长服务形式、服务时间、服务内容和安全保障措施等,鼓励家长走进校园参与进来,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,社会更好地认识教育,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、支持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。
五是充实师资建设,让课后服务“活起来”。为解决特色课程师资不足的问题, 南和区部分学校外聘专业教练、专家学者、“非遗”传承人和家长志愿者等参与托管服务。2021 年,共有 130 余名校外志愿者参与托管服务,累计服务 120 余次。
     三、主要成效
   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早在 2018 年,南和区就已率先在城区小学开展校内课后服务试点工作,2019 年起,在全区有需求的走读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,进而到2021 年春季学期,全区 88 所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实现全覆盖,参与率 100%, 参与课后服务学生 40480 人,参与率达 80.4%,参与教师 1524 人,参与率达 81%。各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课后活动,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  以主题班会、诗歌朗诵、观看纪录片等形式,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; 以足球、武术、健美操、书法、绘画、器乐、科技创新等兴趣班或社团活动,培养学生体育、科技、艺术特长……课后服务活动内容日益丰富,服务成效日益显现。“孩子放学,我们不再心急火燎来接了,也不用像以往花大价钱给孩子报班才能学到器乐了。孩子在学校安全快乐,我们很放心。”宋璟学校校门口,一位下午六点来接孩子的家长满脸笑容。
     下一步,我们将进一步规范服务程序、拓展服务内容、丰富  服务渠道、提高服务质量,实现校内课后服务提档升级,继续把这项惠民工程做实  做好,努力让家长暖心、孩子开心、社会放心。